国产精品亚洲YOURPORN,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学,欧美大鸡巴性爱网站,91精品视频成人网

  • <noscript id="4bm7e"><optgroup id="4bm7e"><div id="4bm7e"></div></optgroup></noscript>
    <i id="4bm7e"></i>
    1. 我校舉行北京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授牌儀式


      供稿:實設處 施瑞 編輯:實設處  蘭山

                  

              日前,在2009年全校實驗室系統(tǒng)年中工作會上,我校對在上半年北京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申報評審工作中獲得“北京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稱號的“航空航天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和“交通與車輛實驗教學中心”舉行授牌儀式。趙顯利副校長出席儀式,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保衛(wèi)處、基礎教育學院以及各學院主管實驗室建設與安全工作的負責人參加了儀式,授牌儀式由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龐思勤處長主持。 

       

        趙顯利副校長首先對我校在2009年北京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申報評審工作中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并指出今后實驗室建設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對校級實驗示范中心的建設提出了具體的實施要求,并對自動化學院的實驗室整合工作提出了表揚。隨后,趙校長為“航空航天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和“交通與車輛實驗教學中心”頒發(fā)“北京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標牌。至此,我校已有北京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0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在北京市高校中名列前茅。

        航空航天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簡介:

        北京理工大學航空航天工程實驗教學中心隸屬于宇航學院,成立于2003年。中心包括飛行器總體綜合實驗室、飛行器虛擬設計實驗室、噴氣推進實驗室、發(fā)射技術實驗室、系統(tǒng)與仿真實驗室、制導武器系統(tǒng)實驗室。

        1958年,原北京工業(yè)學院成立了火箭導彈、火箭發(fā)動機、火箭導彈地面設備與發(fā)射技術專業(yè),建設了導彈陳列室、導彈控制實驗室、噴氣推進實驗室、火箭導彈地面設備與發(fā)射技術實驗室;隨后建立了空氣動力實驗室、結構強度實驗室、氣動控制實驗室。1995年以后,通過“211工程”、“985工程”、科研條保技改和學校學科專業(yè)建設等經(jīng)費投入,對已有實驗室進行大規(guī)模整合和提升,并新建了飛行器虛擬設計實驗室。2003年,以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建設為龍頭,面向航空航天類本科專業(yè),成立“航空航天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

        中心共有教師46人,其中專職教師30人;專用實驗用房面積5052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2000余臺套,總價值8200余萬元。近五年來,中心教師累計獲得國家級教學獎1項、北京市級教學獎5項、校級教學獎1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項、部級科技進步獎14項;公開出版教材15本,承擔教改項目9項;承擔科研項目200余項,總經(jīng)費逾3億元;發(fā)表科研學術論文5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錄200余篇。中心培養(yǎng)的本科生獲得國際獎勵2項、國家級獎勵14項、北京市級獎勵18項、校級獎勵19項;申請國家專利4項,發(fā)表學術論文3篇。

        交通與車輛實驗教學中心簡介:

        北京理工大學交通與車輛實驗教學中心隸屬機械與車輛學院,成立于2002年。中心組建以來,本著“邊建設、邊運行、邊發(fā)揮效益”的原則,按照整合公共實驗平臺,共享專業(yè)實驗平臺,拓展創(chuàng)新實踐平臺的思想,建設了面向交通與車輛相關專業(yè)實驗教學的五大平臺:系統(tǒng)結構與檢測平臺,車輛工程平臺、車用動力平臺、交通運輸工程平臺和車輛設計與運用創(chuàng)新平臺。

        中心建設以國家重點學科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依托,主要包括交通運輸工程、機械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3個一級學科(其中車輛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兩個二級學科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涵蓋了10個碩士點,4個博士點和2個博士后流動站)和車輛傳動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汽車動力性與排放測試國家重點學科點專業(yè)實驗室、軍用車輛動力系統(tǒng)技術重點學科實驗室和清潔車輛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中心現(xiàn)有實驗室總面積約1.2萬余平方米,儀器設備4000臺件以上、總值1.6億元以上,實驗教學條件達到了國內同類高校的一流水平。

        近年來,中心累計獲國家級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特色專業(yè)2個,獲省部級教育教學成果和榮譽獎項13項;獲國家級科技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21項,獲專利120項;公開出版理論和實驗教材35本。

      (審核:蔣耘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