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理學院開展系列主題教育活動
發(fā)布日期:2005-11-03 閱讀次數(shù):
供稿:理學院分團委 張嫄 周波 編輯:段 煉
之一 緬懷先烈 堅定信仰
2005年10月29日,恰逢李大釗烈士誕辰116周年,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為引導學員更深一步理解黨的光輝革命精神,理學院馬列主義學習會組織理論部學員前往位于香山萬安公墓的李大釗烈士陵園參觀學習。
李大釗烈士的事跡雖然早為大家所熟知,但這次親身來到陵園,學員們還是再一次為之深深感動。大家首先參觀了李大釗烈士革命事跡陳列室,了解了李大釗烈士偉大的生平和奮斗精神。學員還自覺地進行了相關的討論,大家都被李大釗同志無限忠誠于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無限忠誠于馬克思主義、無限忠誠于無產(chǎn)階級革命精神和高尚人格所深深感動;被他為開創(chuàng)和發(fā)展中國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大無畏奉獻精神所鼓舞,深感進一步加強學習、堅定信仰的必要。
之后,同學們瞻仰了李大釗塑像,在朝陽的映照下,同學們臉上寫滿了無限的敬仰和嚴肅的懷悼。馬學會部長則結(jié)合黨課學習和李大釗烈士事跡,再次向?qū)W員進行了講解,并引導學員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隨后,帶著對一代偉人的敬仰與懷念,學員們向偉人敬獻了花圈,并舉行三鞠躬和一分鐘默哀儀式,表達了大家沉痛的悼念。
活動后,學員們紛紛表示要永遠銘記先輩們的英勇無畏與豐功偉績,秉承先烈遺志,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yè)的征程中,從小事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緊跟時代步伐,勇于在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征程上貢獻力量。
之二 銘記歷史 牢記使命
十月,理學院學生黨支部、馬列主義學習會先后組織黨員、積極分子二百余人來到“七七事變”的見證地宛平城參觀《偉大勝利——紀念中國人民反法西斯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大型主題展覽》,以此作為愛國主義教育以及紀念抗戰(zhàn)勝利60周年的最好方式。
走進紀念館的序廳,一組巨大的浮雕首先映入同學們的視線。血肉長城、人民必勝、銅墻鐵壁、中流砥柱、中華英魂……六個鮮明的形象,仿佛把同學們帶回到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仰視大廳的穹頂,14口大鐘則提醒著我們要牢記14年屈辱的日子。聽著講解員的介紹,同學們的表情凝重起來,大家深深被中國人民團結(jié)一致、保護領土完整和捍衛(wèi)民族尊嚴的崇高氣節(jié)和眾志成城、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所感染。隨后同學們還參觀了著名的盧溝橋。深秋的風,仿佛吹來了陣陣硝煙味。當年的槍聲仿佛又在耳邊回響,501頭石獅似乎在向我們傾訴那段屈辱、抗爭的歷史……
參觀結(jié)束后,大家紛紛表示:作為黨員和積極分子,要銘記歷史、堅定信仰、引領先進文化,以實際行動振興中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實現(xiàn)自身價值;也希望日本政府和日本年輕一代能夠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之三 重走跋涉道 再抒愛國情
為鍛煉意志、加深體會,理學院馬學會組織提高部70余名學員徒步前往圓明園參觀實踐。學員們被分成三組,從校東門出發(fā),沿不同的路線,歷經(jīng)一個多小時的跋涉,在圓明園正門勝利會師。
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曾是世界文化藝術的瑰寶,但一百多年前,由于滿清政府的軟弱無能,圓明園分別于1860年和1900年先后遭到英法聯(lián)軍和八國聯(lián)軍的野蠻搶掠和焚毀,巨型人工噴泉大水法的命運就是一個被侵略的縮影。目睹著默默矗立在風中的斷壁殘垣,大家心情都很沉痛。在大水法遺址前,學員們相互交流參觀的心得體會,大家紛紛表示,看見圓明園遺址,心如刀割,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中國共產(chǎn)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實現(xiàn)民族獨立,實現(xiàn)革命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勝利,青年學子一定要勿忘國恥,奮發(f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