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大講堂】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首席講座教授郭培作分子馬達及RNA納米技術和藥物學術報告
發(fā)布日期:2019-04-30 供稿: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 攝影: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
編輯:石殊倫 審核:王博 閱讀次數(shù):
4月29日上午,由研究生院主辦、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承辦的第183期“百家大講堂” 暨交叉科學論壇在中關村校區(qū)求是樓426會議室舉行。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生命學院的相關師生參加了此次會議。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藥學院郭培宣教授作專題報告。黃淵余特別副研究員主持會議,并向郭培宣教授頒發(fā)了“百家大講堂”報告嘉賓紀念證書。
郭培宣教授作了題為《RNA納米技術的生物物理原理和癌癥診療》的精彩報告,受到了參會師生的熱烈歡迎。報告中,郭培宣教授為師生解讀了如何發(fā)現(xiàn)phi29 DNA組裝馬達及由其衍生出的RNA納米技術、腫瘤標記物單分子檢測技術、RNA納米顆粒作為多價載體特異性殺傷腫瘤以及外泌體靶向治療腫瘤等內容。他介紹,phi29 DNA組裝馬達是一個非對稱的六聚體復合體,運動機制是“公轉”(revolution),而不是“自轉”(rotation),這一發(fā)現(xiàn)解決了該領域幾十年來的爭論。他還重點介紹了其在RNA納米技術方面的一系列開創(chuàng)性工作:利用超穩(wěn)固的pRNA-3WJ模塊構建了一系列形態(tài)可控、靶向性良好、可控釋放的二維、三維的RNA納米結構,高效解決了RNA的穩(wěn)定性難題及腫瘤治療中的靶向效率低下的問題。
郭培宣教授在報告中用深入淺出、生動具體的語言給在場的青年師生們帶來了一場聽覺上的盛宴,報告內容引人深思,具有很強的啟發(fā)性和激勵性。郭培宣教授就科學研究的獨創(chuàng)性和前瞻性對年輕學子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發(fā)自內心的鼓舞,鼓勵他們要把握機遇,主動探索自己的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會議最后,郭培宣教授播放了他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樂隊表演的視頻,鼓勵大家在科研生活之余發(fā)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報告內涵深刻、講解精彩,給師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主講人簡介:
郭培宣,教授,1987年博士畢業(yè)于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現(xiàn)為Ohio State University 首席講座教授(Endowed Chair),已連任美國三所名牌大學首席講座教授?,F(xiàn)任國際RNA納米技術和納米醫(yī)學學會主席、OSU RNA 納 米技術和納米醫(yī)學中心主任,專注于RNA納米技術用于癌癥的治療。郭教授是納米生物領域杰出的旅美華人科學家,是該領域世界最著名的三位科學家之一。他發(fā)明多個專利并獲多個獎項:曾獲Pfizer杰出教授獎,普渡大學杰出教授學者獎,Lions癌癥研究獎等。他是美國明尼蘇達大學COV杰出校友,殊榮明尼蘇達大學一百年杰出中國校友, 5個納米技術雜志的編輯或董事。2017年12月郭教授及其團隊在世界科學權威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發(fā)布了癌癥靶向治療方面的重大發(fā)明,利用RNA納米技術設計RNA納米顆粒并控制它們傳導的方向,以產生能夠在動物模型中成功靶向前列腺癌、乳腺癌、結腸癌三種類型的癌癥,該項研究引領了世界靶向治療的新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