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特寫】智慧高教,北理工團隊貢獻科技力量!
發(fā)布日期:2022-04-15 供稿: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黨委宣傳部 王媛 攝影:網絡空間安全學院
編輯:吳楠 審核:祝烈煌、劉曉俏 閱讀次數:慕課數量超過5萬門,選課人次近8億!上線慕課數量和學習人數均居世界第一!
3月28日,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教育部新聞發(fā)布會上宣布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正式上線,標志著教育數字化戰(zhàn)略行動邁出了關鍵一步。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聚合了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國家職業(yè)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國家24365大學生就業(yè)服務平臺,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和教育服務,支撐教育數字化邁出了堅實一步。
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匯聚了北理工團隊的科技力量。北京理工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嵩天教授所在的“社會治理智聯網技術工信部重點實驗室”及其帶領的“先進計算與智慧教育”校級青年科學家工作室為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以下簡稱“平臺”)的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持。
打造中國高等教育永遠在線的“金課堂”!在2013年到2022年的九年時間里,慕課建設從起步建設到快速發(fā)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也克服了很多困難和問題。作為我國最早一批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者、組織者和實踐者,嵩天教授在實踐過程中發(fā)現,在線課程數量雖然不斷增加,但課程之間存在著平臺不融、數據不通、資源分散等情況,造成了“監(jiān)管難、分析難、找課難”三大痛點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2019年,嵩天教授團隊在全國率先提出并建設了打通各平臺慕課的一站式平臺——MOOC123,成為當前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的雛形,平臺建成后得到了教育部高教司的認可和支持,2019年和2020年先后兩次服務于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評審,提供跨平臺課程大數據質量分析及課程搜索服務。
2020年,為推進慕課與在線教學的“建、用、學、管”,作為社會治理智聯網技術工信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嵩天帶領由網絡空間安全學院、計算機學院等師生組成的交叉創(chuàng)新團隊,并帶領工程師技術團隊,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搜索引擎、區(qū)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凝練形成“智聯網技術引擎”,充分運用社會治理新技術理念,在學分課程大數據監(jiān)測、粘性學習支撐及智能導學、智慧學習空間構建等方面形成眾多技術應用創(chuàng)新,再次改版平臺底層技術,改版后平臺可支持每天超4000萬人次使用、每秒10萬次以上查詢,除支持大規(guī)模訪問外,在智能推薦、實時數據分析等方面也進行了升級優(yōu)化。
2022年,在教育部統一組織和部署下,平臺正式升級為國家級平臺,命名為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受教育部高教司正式委托,由高等教育出版社負責建設和運行維護,北京理工大學提供技術創(chuàng)新和開發(fā)支持,對外提供公共服務。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第一期)提供高等教育在線課程搜索及推薦服務,匯聚高校名師名課,支撐學習型社會建設;同時,支持在線課程深度分析及學習行為綜合研判,通過有效監(jiān)管推動在線開放課程及更多數字資源走進高校,為教育管理機構及高校提供教育數字化綜合服務。
高等教育不僅是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主陣地,也是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的主戰(zhàn)場。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后續(xù)版本將深度整合北京理工大學科研創(chuàng)新成果,進一步優(yōu)化移動端智能導學能力,完善大數據監(jiān)管模型,建設數字知識產權確權技術鏈條,構建數字化教學資源全周期供給側保障體系。